纪录片的发展态势 首页>纪录片的发展态势

日前,自然纪录片《地球脉动2》在英国BBC播出时创造了收视纪录,这部纪录片的出品名单里包括中国新媒体领军公司:腾讯。这是BBC第一次与新媒体合作。该片在腾讯视频播出,也以7.6亿次成为中国网络传播的纪录片冠军,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已日薄西山。电视依然拥有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将为纪录片打开新空间,《寻味顺德》《传家》等节目通过电视与新媒体的合作,不仅创造了文化影响力,而且转化为市场驱动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雅欣认为,上海纪实频道、北京纪实频道与金鹰纪实频道目前不是像刚开播初期那样的爆发性发力状态,“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不像中国经济发展是直线上升、一年一个台阶的,而是螺旋式发展的。”她说。张同道将去年以来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态势,概括为“平稳前行”。

收视率可观、网络点击量超过6亿次的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将一些曾经位高权重、叱咤风云的人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吕锡文、李春城等低头认罪、悔恨莫及的场景,与他们此前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令政府官员和普通观众都感到深深的震撼。这是反腐以来,“大老虎”影像首次在纪录片中出现。这部纪录片成为2016年最受公众关注的纪录片之一,是反腐的成果展示,也是现实题材纪录片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功。央视纪录频道、上海纪实频道、北京纪实频道与金鹰纪实频道作为4家专业纪录片频道,依然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央视其他频道与省级卫视频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专业纪录频道组成了中国纪录片主力军,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开拓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不过,专业频道建立晚,上星时间短,依然面临生存与发展困境,品牌建设、传播力提升与市场化运营是当务之急。央视其他频道与省级卫视频道构成了纪录片的第二阵营,尽管它们播出纪录片节目数量不大,但力量不容小觑。

纪录片是一面镜子,留下大千世界的风霜雨雪,叹息或欢笑。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7》课题组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总投入为34.7亿元,总产值超过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2%。专业纪录频道和卫视频道全年共播出纪录片约7.76万小时,同比增长1.6%。市场动力不足、人才匮乏依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纪录片人才培养周期长,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且面临着新媒体行业的人才竞争。各频道之间的内容生产能力,实际上考验的是纪录片人才的整体专业实力的高低。所以,近年来各频道都重视纪录片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团队。随着中国纪录片市场更趋于稳定成熟,业内希望有更多资金力量注入,搅动中国纪录片市场的格局,比如去年启动的东山纪录片小镇,就期待国内资本注入,“杀出一条血路”,让纪录片人看到希望,把市场培育起来,走向国际,也把更多年轻人吸引到纪录片创作上来。

“新媒体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到底应该怎样定位尚无定论,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找到成熟的市场盈利模式。”张雅欣告诉记者,很多一线工作人员甚至觉得近来新媒体空间略微有些萎缩,“至于2017年怎样变化,令人充满期待”。中国纪录片近来在内容方面的特点,张同道归纳为:浓墨重彩描绘红色文化,精工细作打造历史文化,风尘仆仆记录社会现实。本文来源于南京宣传片拍摄制作公司

新媒体挑战、观众老化是目前全球纪录片面临的共同问题。英国BBC、日本NHK、美国探索集团与国家地理频道相继采用大片策略,开辟新媒体空间,吸引年轻观众。而新媒体自制节目开始发力,它们的作品表明,新媒体依靠自身资源已经完全可以制作、播出成功的纪录片。如优酷自制的《了不起的匠人》,而《我在故宫修文物》火爆B站并拍成电影的传奇经历说明,网络比电视更易于找到准确受众。收视率可观、网络点击量超过6亿次的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将一些曾经位高权重、叱咤风云的人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吕锡文、李春城等低头认罪、悔恨莫及的场景,与他们此前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令政府官员和普通观众都感到深深的震撼。这是反腐以来,“大老虎”影像首次在纪录片中出现。这部纪录片成为2016年最受公众关注的纪录片之一,是反腐的成果展示,也是现实题材纪录片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功。


    

版权所有:南京创艺享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3012253号-5

地址:南京建邺区江东中路313号中泰国际广场02栋2204室    电话:025-66035229    66091052    85367442
传真:025-85367442    品牌顾问:13276687223(微信号)
品牌咨询QQ:917836761    1341262907     E-mail:1341262907@qq.com